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福彩3D开奖号码查询 > 新闻动态 > 旦生纪丨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张益铭:从邯郸路的初见,到旦园里的新生 —— 我的复旦缘
旦生纪丨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张益铭:从邯郸路的初见,到旦园里的新生 —— 我的复旦缘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7:00    点击次数:77

作者简介

张益铭,毕业于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。2025级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学生。

红砖墙外的梧桐叶又落了一层,当EMS的包裹落在掌心时,心脏的跳动再也无法掩盖由衷的兴奋。有些缘分早有伏笔,从邯郸路的第一次驻足,到即将成为旦园的新主人,时光在不知不觉间,已为我织就了一张关于复旦的网。

三次相遇

细细想来,我与复旦大学已相遇过三次。

第一次相遇,是在2019年的夏天。那时候小学毕业,我的姐姐参加了复旦大学的夏令营。我还记得那是一个晚上,当时还没有18号线的复旦大学站点,我们只能在国权路站下地铁,拖着重重的行李箱,来到了复旦校园,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光华楼,看见光草,也是我第一次在复旦大学的食堂里面用餐。当时就有点感叹,大学真好。而我的姐姐,她当时就已经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复旦种子,非常坚定地想要去复旦上学。很幸运,她在2020年完成了她的复旦梦,成为了复旦本科生的一员。

展开剩余78%

第二次相遇是在2021年的夏天,那是我的姐姐大一结束后。这一次我并没有进入到校园内,但是我在学校正门口与毛泽东像以及宏伟、气派的校门合了影。

第三次相遇是在今年夏天。高考结束后,我的姐姐抢到了本科毕业典礼的亲友票,正大体育馆中,“复旦复旦旦复旦”的嘹亮校歌、金力校长和学姐一起活泼可爱的比心;开场时,熟练的运镜以及许多学长学姐的真挚演唱、包括我姐姐在内的许多本科毕业的学长学姐们脸上洋溢着的欢笑……我的脑海中满是亲切、自由的复旦印象。这一次相遇还包括了复旦校园开放日,从18号线复旦大学站一号口一出来,我和我的母亲就已经被复旦大学的硬实力震撼到,她感慨,这应该是唯一一个能把地铁口直接修到校园内的大学吧。仍记得那是江南的阴雨天,墨绿青砖的老校门、主干道旁欲滴的法国梧桐、相辉堂的红砖尖顶……染开了复旦的文化底蕴。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光华楼,第一次在北区食堂吃饭,吃上精致的文创雪糕,第一次离大学教授如此近距离。

缘分·圆梦

同时,我与复旦的缘,似乎是命中注定。仍记得,高一时运动会,和朋友一起谈论理想院校,我和朋友一起谈到了复旦大学,而我和他,今天也终于圆梦,两人携手上复旦。和他聊天时,我们打趣道:命运的齿轮早在高一就开始悄然转动;同时,校园开放日当天听讲座时,我的母亲选择了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,还带走了一个小扇子作为伴手礼,我也很有幸被此专业录取;再者,去到我们学校招生的老师,也恰是这个学院的,即将成为我的老师。而我的姐姐,今年也收到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,我们成为了“双黄’旦’”家庭。

复旦吸引我的,从来不只是她的名气与优质教学,还有“自由而无用”的校风。我总觉得,学习不该是赶工期的工程,就像光草上的蒲公英,风来了就飞,风停了就扎根。我觉得,学习不应该成为一项任务性质的事情。毕竟学习应该是一件终生的事,除了作为学生的日子,我们的人生还很长,学习的驱动力不应该过分来自外界。给我们充足的自由,我们能去探索除了“功利的实用主义”所定义的“有价值”之外的事物。同时,这种松弛感我觉得是当下极其可贵的,把生活慢下来,不一昧低头向前,而是不时四处望望,回头看看,去寻求人的价值与存在。重要的是,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做。这种不被 “有用”绑架的自由,恰是我向往的状态:既能低头走好专业路,也能抬头看看月亮。

新起点

回头看,我的高中三年没有什么逆风翻盘的传奇,成绩像钟摆般在稳定区间里摇晃,虽然一路波折,比如一模时成绩的最低谷,我一直坚信,我可以,我能够圆梦。不过这一路的确辛苦,走过后,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爽快。我走过的每一步,都是在迈向光草,都是为走进复旦的铺垫。

至于未来,我还并未有明确的方向。我或许会在实验室里和机器人 “吵架”,或许会跑去旁听哲学学院的课,又或许,只是在某个清晨的光草上躺着,看云飘过光华楼的顶。但我知道,在复旦,“不确定”不是坏事,先去撞上“南墙”,才知道该回头了。但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,只要努力、尽心,无论于个人、于社会,我都能发出自己的光,像星星一样,即使微小,也要有光。

至于有遗憾,那便是校园开放日时,没有吃到我最心仪的草莓味雪糕,等我踏进复旦大门,我一定要给自己补上!

曾经以为, “考上复旦” 就是终点,直到此刻才懂,那不过是另一段旅程的站牌。高中操场的月光、错题本上的红笔痕、通知书上的烫金印,还有那支没吃到的草莓雪糕,都成了这趟旅程的行李。未来或许会在实验室熬夜,或许会在图书馆迷路,或许依然搞不懂 “自由而无用” 的深意,但没关系——就像光草从不催促种子发芽,复旦会给每颗心足够的时间,慢慢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。

复旦的风,该吹到我这儿了。我们,百廿相聚。

【旦生纪】栏目征稿

收集复旦er平凡而又动人的奋斗故事——故事中有学子们对高考的真实体验,对未来复旦生活的真切向往;故事背后,我们也想知道你如何走过没有星星的夜路,在书堆中学会欣赏粉笔屑在阳光中的飘扬。

来吧,把那些过去时光里纷纷扬扬的思绪整理成文字,把这些文字和同辈分享,为后辈引路,也替自己留份回忆。

投稿说明:

1.征稿对象:复旦大学2025级本科生

3.请将稿件以word格式发送至邮箱:fdzszg@163.com

邮件主题命名为“【旦生纪投稿】姓名-毕业中学-录取专业”

发布于:北京市